购彩之家

返回购彩之家设为购彩之家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度专项编制招聘拟聘人员公示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专项编制招聘考核成绩及拟进入考察人选公示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度专项编制招聘公告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2021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2021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公告
【观点摘编】建立健全党群联系机制 解决党群关系存在问题
发布时间:2010-02-11 09:30来源:
建立健全党群联系机制
解决党群关系存在问题
  潘立魁在《理论探索》上撰文认为,必须看到,当前在党群关系总体健康、和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中,存在着党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利益矛盾逐步凸显的问题;一些地方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向心力有所下降;党组织对部分新领域新阶层群众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足,等等。
  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党的群众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有:领导体制高度集中、党政行为不规范导致社会实践中的矛盾演化为党群矛盾;民主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不顺畅,致使一些重要决策缺乏民意基础;授权关系在制度机制上尚未完全理顺,导致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运行机制失衡;党群沟通机制、联系机制、服务群众机制、化解党群矛盾机制和利益调整机制不健全,造成党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能及时消除,党群之间矛盾升级。
针对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只有完善党群联系机制,才能使党的决策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把执政方式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执政兴国的强大动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加大反腐力度应建立
领导干部个人信息系统
   2009年9月29日《组织人事报》有文章指出,近日,就如何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有关专家提出,应建立领导干部个人信息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几乎包含了个人所有信息的身份识别码,这不仅便于金融、商业等机构及时了解个人诚信状况,而且有利于司法机关随时调取办案对象的相关资料。专家建议,纪委或检察机关建立类似于公民身份证号码的领导干部个人信息系统,将领导干部的婚姻、房产、银行账户、工作经历等个人信息输入其中。这一方面可以作为组织部门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便于执法执纪部门及时掌握被调查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
党群关系面临新挑战
   祝文君在2009年9月14日《学习日报》撰文指出,当前,党群关系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党自身的转型,二是社会转型。国内一些社会学家判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对党群关系形成了若干挑战:一是当前的社会阶层分化,提出了执政党如何代表这些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的问题。二是社会贫富悬殊的加剧,出现了贫富对立、社会断裂等现象,执政党面临着如何代表并综合这些彼此对立的利益诉求的问题。三是当前社会流动中出现了两种新趋势,即中国公民的流动超越国界,代表海外公民并保护他们的;利益也被纳入了党群关系的视野;国内开始出现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的新趋势。这也将给执政党认同带来新的风险。四是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如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五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执政党如何回应并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一个新课题。六是民间组织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党群关系的结构。如何处理好与民间组织的关系,也是党群关系的新内容。
  知情权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前提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最近撰文指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知情权是党员作为党内的主人参与党内事务,实现选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前提。
党的事业是全体党员的事业,要依靠全体党员的同心同德、不懈奋斗。为此,党组织有责任高度重视党务公开,使党员充分了解情况。如果党员不能很好实现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一方面参与党内事务的能力就被自然削弱,另一方面难以充分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章分析说,我们党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当时斗争的残酷性使得党内保密异常重要。但今天还延续与放大战争年代的党内保密观念,就可能为某些干部剥夺党员知情权找到合法借口。同时,由于缺乏党员知情权的明确规定,因而党务是否公开和公开什么、怎么公开主要由“权力意志”决定。事实上,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无关轻重的事搞公开,而对重大问题或敏感的事则借保密之名,本该告知的也不向党员告知;也有的搞前半截公开,后半截保密。结果,党员就成了党内事务的被动接受者和执行工具。
我党执政过程中的五点启示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60年历程,以及党在执政过程中自身的经验教训来看,可以得出五点启示。
  第一,正确判断时代潮流和国际国内形势。一个执政党要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对“时”判断好,不仅要善于抓住机遇,而且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始终与时代同进步。
  第二,对自身实力和实际情况有正确把握。决策要成功,不仅要对所处的环境有正确判断,也要对自身实力有正确判断。清醒估计自已的实力,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第三,依靠集体智慧,从实际出发,形成整体决策。作为执政党,要勇敢面对矛盾,又要善于解决矛盾。实践证明,仅凭个人智慧和能力,无法解决中国这么多复杂的问题,必须靠集体。
  第四,善于审时势,根据瞬息万变的形势及时应对。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突发事件。一个执政党成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它能否驾驭复杂局面。
  第五,学会统筹兼顾。面对一系列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巩固执政基础;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也要做到统筹兼顾,防止社会断裂。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郑俊峰在《领导科学》2009年第8期撰文认为,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善用者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首先,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领导干部平时要主动接近媒体,经常与媒体打交道,与新闻界人士交朋友,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寻找工作内容与舆论监督的结合点,主动为新闻媒体提供信息,自觉把舆论监督纳入自己的工作运行机制之中。其次,要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在舆论酝酿、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任由各种舆论随意传播,四下蔓延,导致舆论失控。要善于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抓住苗头,及时引导,主动出击,先发制人,通过召开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用正面的消息主动引导舆论,让主流舆论在整个舆论场中占上风。再次,要把舆论监督作为沟通民意的“直通车”。领导干部要把舆论监督引入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做到重大决策让社会公众参与、重要工作让社会公众介入,把舆论监督作为领导干部和公众之间信息沟通的“直通车”,让公众获得更多的真实信息,让党委、政府获得更多的民意。通过舆论监督这个桥梁和纽带,达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目的,达到消除误解、密切关系、增进感情、促进和谐的目的。最后,要借助舆论监督推动工作有效开展。领导干部要善于从舆论监督中找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路、途径和方法,使舆论监督成为促进工作的重要动力源。舆论监督不仅能发现不良现象、批评懒政、揭露腐败,同时也能够从中发现亲民利民的好干部、具有创造性的好经验和值得推广的好典型。领导干部要善于在舆论监督中捕捉到那些闪光的东西,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弘扬正气,塑造先进,树立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宣传、阐释好党的政策,密切党和群众的鱼水之情。
 监督不力缘于缺少监督动力
张杰在2009年7月13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监督不力缘于缺少监督动力。监督是一种需要支付成本、承担风险和能够获得收益的行为。监督行为能否获得足够的动力,取决于监督者对成本、风险和奖酬这三大基本要素的预期。监督动力的大小,与监督的成本和风险成反比与监督的奖酬成正比。即:监督动力=预期奖酬/(预期成本+预期风险)。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监督中,由于监督行为的受益者与监督行为的成本和风险的承担者并非是一回事,因此会导致:1.搭便车困境导致监督主体缺位。2.监督机关的不作为导致监督主体缺位;3.监督主体与监督客津双方行为意志的不对称性。所以,任何监督制度的设计必须明确:1明确监督成本的承担者并尽量降低监督成本;2.尽可能降低乃至消解监督风险;3.对监督责任的承担者与监督行为的实施者给与合理的奖酬。有效地解决监督主体的动力问题,突破搭便车困境,使监督主体四实负起监督责任,克服其意志不坚、监督不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