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之家

返回购彩之家设为购彩之家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度专项编制招聘拟聘人员公示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专项编制招聘考核成绩及拟进入考察人选公示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度专项编制招聘公告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2021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2021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公告
[构建和谐昆明]培育企业集群是加快昆明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从浙江省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看昆明民营经济的努力方向
发布时间:2007-03-05 09:03来源:

□李河流
    所谓企业集群,是指由相同、相近与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驻该地,共同构成的群体。企业集群通过外部经济、联合行动与制度效应所构成的集群效应释放,在经济竞争中产生很强的竞争优势。浙江民营企业集群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快速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营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使浙江民营经济综合指标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集群已达519个,年创产值599.3亿多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涵盖了175个行业,23.7万家企业,吸纳就业380.1万人。其中,产值10—50亿的产业群118个,50—100亿的26个,100亿以上的3个,有52个产业群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浙江的同志把这一做法和现象叫做“块状经济”,即通过推动民营企业集中发展或分工协作,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规模、集聚效应。现在,企业集群已经成为当地民营企业的主流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许多企业集群逐步演化为工业小区和特色园区,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5条:
    一是建设工业园区,促进企业聚集发展。浙江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和特色聚集区,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形成企业集群,拉长产业链,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创造有利平台。共建成省级工业园区208个,市县级工业园区612个,其中产值上10亿元的有100多个,集聚了13.6万户企业,吸纳就业140多万人。杭州、温州、台州等地工业园区总产值占到当地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工业园区成为了浙江民营企业聚集发展的有效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二是建立各类专业市场,为企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浙江把专业市场建设作为企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到目前共建立各类专业市场4278个,2005年成交额达4652亿元,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其中,超亿元的有465个,超10亿元的78个,超百亿元的6个,注册经营户80多万人。特别是义乌市的国际小商品城,有近6万个商位,营业面积达70万平方米,日均客流量18万人。美、德、日、韩、俄罗斯、沙特等数十个国家的400余家企业在此设代表处,每天有数千名外商在义乌采购商品,远销五大洲206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交易额达500多亿元,连续10多年居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榜首,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繁荣庞大的专业市场,拓展了当地民营企业产品的营销渠道,带动了产业发展。义乌逐步构筑起“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了服装、针织、饰品、彩印、拉链等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实现了专业市场与企业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实行专业化分工,带动企业集群快速发展。浙江民营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形成主导产品后,相继抛弃单个企业孤立发展的模式,通过市场价值链和专业分工的产业链,走向资源高度集聚、生产高度专业化的企业集群。成百上千的企业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通过产品市场的细分,形成品种、规格、样式齐全的产品链,有效地推动了企业集群发展。如,温州虎牌打火机生产基地有2500多家生产厂家,其中成品厂500家,零配件厂2000家,各企业分工协作,环环相扣,成为了全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
    四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浙江大量的民营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技术领先赢得竞争优势。2005年,全省民营企业的50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占全国名牌总量的15%。投入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资金达501亿元,开发新产品3291个。5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与国内5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科研所和产品设计院,科技研发涉足信息工程、精细化工、光电产业等高新技术行业。浙江东磁集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都研发出20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使企业始终保持世界磁性行业的领先地位。科技创新,提高了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拾级而上的源动力。
    五是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集群化发展,浙江逐步由主要依靠政策推动转到依靠服务推动上来,围绕企业发展中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尽力提供系统化服务。比如,他们针对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自下而上成立了113家民营为主、实行会员制的信用担保公司,成立由政府投资、主要从事再担保业务的省级担保公司。主管部门大力加强银企合作的项目推介工作,与银行签订了1500亿元的项目贷款合同。他们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创业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系统化的民营企业服务平台,带动了社会中介机构和各类行业协会发展。
    对照和思考昆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我感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全市民营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与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民营企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集中表现为“小、散、弱”,初级阶段特征明显。
    一是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到2005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15.2万户,注册资金34.35亿元,户均不到3万元;民营企业户数34902户,注册资本312.41亿元,户均不到9万元,上亿元的民营企业仅有5户。大多数民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单一。产品市场定位主要在省内或国内,能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或能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和产品为数不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更少。
    二是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全市民营企业之间普遍缺乏深度的专业化分工,未能建立生产技术、产品配套、上游工业与下游工业之间的产业链条关系。各地在鼓励本地中小企业与国内外企业配套协作,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配套合作关系等方面做得不够。如,我市的民营纺织企业中,多数企业集中于中间织造环节,与上游的机械制造和下游的印染整理等生产环节不配套。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也主要从事终端产品生产,未能有效地采取分包、委托、转让、订购等方式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分拆,以延长产业链,获取产业专业化优势。
    三是布局不合理,企业零星分散。我市民营企业布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分布在各县(市)区、小城镇和农村,布局过散,生产集中度低,一些地方存在“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现象。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为数不多,民营企业集团经营效益相对较差。如,昆明信息产业企业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云南软件园、五华科技园、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均有分布,未形成如浙江地区的企业集群。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不高。大部分民营企业把低质低价视为竞争的制胜法宝,技术模仿多于技术创新,科技含量普遍不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16.13%的企业没有开展科技创新,38.17%的企业没有进行科技研发,49.46%的企业没有开发新产品,63.44%的企业未建立技术研发机构。甚至像昆明信息产业这样的新兴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整体素质也不高,基本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低端,整个产业仍属于“组装性”行业。
    五是产业结构不理想,工业特别制造业所占比重极少。从全市个体工商户户数构成情况看,制造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其他服务业这5个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占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比例依次为,6.5%、0.4%、14.1%、65.6%、8.8%,呈现“两少一多”的现状:产品制造业、农林牧渔业企业少,仅占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6.9%。商业、餐饮、运输等服务行业多,占到了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88.5%。2005年,全市非公经济产品制造企业的总产值不到5亿元,仅占非公经济增加值的1.3%。
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在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实践中,要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使非公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60%,使其成为我市经济的骨干支撑力量。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我认为,昆明民营企业要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应该学习借鉴浙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针对单个民营企业势单力薄的问题,顺应企业沿价值链、产业链发展的趋势,将集群式发展作为基本路径,形成区域“块状经济”的结构,走企业集群发展之路。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结合“十一五”我市工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民 营企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规范的产业园区,配套完善园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引导布局分散的民营企业集中到产业园区发展,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加快相关生产要素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我市民营企业布局过散的状况,促进集群化发展,形成较强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
    2、切实加强专业市场建设。专业市场是企业进行产品营销的重要平台,应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集中,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建设改造现有商品市场,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发挥市场的信息传播作用,促进产业发展。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引导民营科技企业与在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解决技术支撑和技术依托问题。加大科技投入,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优惠政策,推动企业申报专利,鼓励企业创名牌,走品牌经营的路子。
    4、扶持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重点选择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改、用地等方面大力扶持,全力搞好配套服务,尽快把这些企业做强做大,使之成为企业集群发展的“发动机”,带动其他相关配套企业发展。重视和扶持民营工业企业发展,改造提升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等传统制造业,改变民营企业集中于商业、饮食业、社会服务业的现状。
    5、建立企业专业化生产和行业协作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和专业加工户甘当配角,找准产业链中有竞争优势环节,做细做精。培育和引进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清晰、经营手段现代化的大型专业营销公司,实行产销分离,牵头来组织产品和市场带销。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链和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摆脱我市中小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
    6、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设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鼓励各专业银行在其业务范围内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比例,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发放。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立民营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担保服务,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资金制约瓶颈的问题。(作者系中共昆明市委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