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之家

返回购彩之家设为购彩之家加入收藏
公告: .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度专项编制招聘拟聘人员公示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专项编制招聘考核成绩及拟进入考察人选公示 昆明市中医医院2021年度专项编制招聘公告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2021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2021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公告
积极搭建育人平台推进“人才强区”战略
发布时间:2005-12-31 13:20来源:

积极搭建育人平台推进“人才强区”战略

­­------中共西山区委组织部2005年人才工作总结

 

2005年,我区人才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资源建设,突出重点,营造亮点,大力培养各类人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不断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努力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建设新西山的各项事业中,为实现区委八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构建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按照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和人才队伍建设,区委、区政府根据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关于市委序列议事协调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昆办通〔200448号)文件精神,撤销了区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西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机构编制紧缺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协调,核定了2行政编制,在区委组织部增设了人才工作科,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是建立人才工作相关工作制度。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一把手”任期目标,列入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工作的考核内容。建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挂钩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和工作年报制度,保障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建立了人才工作投入制度,今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了6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训、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等工作。

三是配套完善我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流动、激励、保障政策。根据《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了《西山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西山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意见》和《西山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意见》,重点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突破,加大优秀人才培养选拔力度;修订完善了《西山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试行)》、《西山区引进优秀人才暂行规定》,实行优惠的引才政策,为全区各单位引进人才争得了主动,强化了人才在经济工作中的杠杆作用。

四是认真编制“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结合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组织力量,开展大规模调研活动,形成了《2005年西山区人才资源调查报告》,对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为人才工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活动制度,形成经常性、紧密型的工作联系机制,使委员会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进一步发挥优秀专家人才在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中的参政议政作用,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有领导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专家人才担任党政部门领导职务,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二、打牢基础,勇于创新,全面拓展人才工作领域

今年,全区人才工作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打牢工作基础,拓展工作领域,突出工作亮点。

一是全方位开展人才培训,努力提高人才素质。2005年全区共举办劳动力转移、统计干部、政法干部、妇女干部等各类培训59期,培训人员5309人(次)。为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拓展培训领域,探索异地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方式,区委组织了47名正科级领导干部赴浙江、上海进行为期7天的学习培训和实地参观考察。参训干部结合实际,寻找差距,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由区委组织部汇编成册,进一步明晰了促进本单位、本部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坚定了建设现代新西山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深化“区校人才合作”,凸显工作亮点。2004年开展“区校人才合作”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区委、区政府采取“政府买单、区校合作”的方式,出资近百万元,与省委党校联合举办“民族农民大专班”。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区委组织部、党校认真组织开展了资格审查、考前辅导、入学考试、体格检查,在102名报考者中从最高分到低分依次择优录取了来自碧鸡镇、海口镇、团结镇21个村委会思想政治好、身体健康、2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农业户口的60名优秀农民青年。区委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分别与学员签订协议,明确学员上学期间不转户口,只转团组织关系,毕业后经考察、考核合格安排到家乡村委会工作。“民族农民大专班”开设全日制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考核合格,由省委党校统一颁发大专毕业证书。学习期间,学员的学杂费、书费、住宿费等由区级财政承担,并给予每人每月260元的生活补助费。选送优秀民族农民上大学,为广大优秀民族农民青年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宽广的就业平台,迅速建立起一个纯乡土型的人才储备库,促进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区校人才合作”推向深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年轻人才培养。区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及时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调整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选派了50名年龄在30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参加工作一年以上的年轻干部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西山区第五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从中抽调7名干部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工作;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经过单位报名、组织筛选、层层把关、逐步审核等程序,现已选派16名思想好、年纪轻、素质高、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到基层进行为期一年的锻炼。

四是立足农村实际,抓实劳动力转移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区今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劳务输出的任务是完成转移培训6300人,新增转移就业5400人,其中有组织输出到省外就业600人。我区把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来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自主择业、企业接纳、劳务派遣、能人带动、项目拉动、中介推荐”等形式,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的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截止1220日止,全区开展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8018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27.3%,新增转移就业9820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81.8%。其中:向国外转移5人,省内转移9177人,占计划任务的191.2%,向省外转移就业638人,占计划任务的106.3%,累计新增转移收入3983.4万元。

五是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调整人才结构。2005年我区通过公开招考录用的方式,补充了166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国家公务员54人,事业人员112人(教育系统83人,卫生系统11人,其他事业单位18人)。公开招考录用工作的进程都统一在昆明市人才网站进行了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同时,通过全区职称评聘,合理调整人才的“结构比”。今年,我区严格按“结构比”的岗位数进行控制,对岗聘用,共有305人获得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34人聘任了新的专业技术职务,其中高职19人,中职121人,初职194人,使我区专业人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三、存在的问题的下步工作打算

截止2004年底,我区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3528人,占全区国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89.5%,但仅占全区人口比例的0.56%。而且存在学历层次不高、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分布不均等诸多情况,对人才需求与我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还不相协调,难以落实“科技兴区”战备的实施。今年,区委组织部、区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把加快人才资源平台建设以及彻底摸清人才底数作为两项大事来抓。

近年来,我区在人才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人才队伍从数量、素质及结构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地区分布不合理、人才工作机制不健全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山区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和推动农村经济及乡镇企业发展的状况仍然存在。新的人才工作理念没有完全树立,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等现实情况都是困扰和阻碍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2006年我区人才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用人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规范促提高,以创新促管理,以服务促成效,以效能促队伍,积极实施“人才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实现人才工作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加快西山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是进一步配套完善我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流动、激励、保障政策,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人才的思想教育、职业再教育,努力拓宽公务员队伍的工作视野和知识面,有效提高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二是继续把“区校人才合作”、“科技之光工程”、“人才论坛”等工作做大做强,切实为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作用。三是大力引进优秀实用型人才,进一步拓展引进人才的新途径,积极推进乡土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转移工程。四是开展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评比活动,促进企业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巩固和推进养老等五项保险。四是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保障我区各类人才机构向良性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