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之家

返回购彩之家设为购彩之家加入收藏
公告: .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中共昆明市委党员教育中心2020年拟遴选公务员人选公示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专项编制招聘公告 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 中共昆明市委党员教育中心2020年公开遴选公务员面试公告 昆明市“五位一体”搭建青年党员 成长成才平台 关于部分邮箱暂停使用的通告
昆明论坛
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
发布时间:2005-04-14 17:40来源:

昆明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黄君坦

                                            (一)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就将失去灵魂,有了精神就将有了支撑,在奋进中可以俱进,在挫折中可以掘起,在机遇中可以拼搏,在挑战中可以振兴。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进行到底。”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人要有正气和骨气,这一点非常重要。”胡锦涛同志倡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不要把精神看作是虚无飘茫的,不要把精神当作是时有时无的,不要把精神认作是高不可攀的。精神包含着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向往、对事业的忠诚、对价值的取向;精神体现出对忧患的抒怀、对不公的愤概、对腐败的痛恨、对无为的鞭策;精神表达了对外压的抗争、对创新的渴望、对洁身的自好、对困难的克服。精神具有强烈的凝聚力、深厚的感召力、鲜明的鉴别力、巨大的战斗力、丰富的创造力。精神是生命之圣火、是事业之支柱、是俱进之动力。精神是一个公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与体现,是一名党员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的升华与体现,是一位领导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升华与体现。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推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不断深入,促进全民族共同理想和科学信仰的形成。把总结历史经验与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更好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把总结经验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继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以利把我们的各项事业办得更好。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激发赶超先进的雄心壮志,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自主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成员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事业。

                                            (二)
    延安,作为一个区域的地名,沉积着丰厚的人文地理资源。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地区曾是炎黄子孙祭拜始祖先帝的圣地,也是中华民族摇篮黄河标志性景观壶口瀑布凸现的地方,延安的山沟与窑洞吸纳着中华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精神,激昂粗放的陕北民歌正是这一缩影。一方土地培养了一方人,一方土地造就了代代人。
    延安,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孕育了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迁往西柏坡,党中央在陕北工作与战斗了十三年。延安的十三年,跨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阶段,即土地革命后期的二年,抗日战争全程的八年和解放战争前期的三年。在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外御日寇侵略扫荡,内抗蒋军封锁围剿,赢得了反法西斯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延安成了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指挥所与司令部,统一战线在这里形成,军事谋略在这里产生,外交风云在这里涌起,延河水、宝塔山,抗大窑洞、清凉山通讯社,杨家岭、枣园,南泥湾、青化砭,成了革命的诞生地与纪念地;在延安,毛泽东和党中央从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批判了“洋教条”、“西教条”,扬弃了“土教条”、“东教条”,进行了延安整风,召开了党的七大,探索出了一条武装夺取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里开始实现;在延安,共产党摸索和探讨了在局部地区执政的实践与经验,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经济上、外交上、政权上、文化上进行了比较系统、比较全面、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毛泽东在延安主政的十三年,与自粉碎“四人帮”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邓小平在北京主政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十三年,与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在北京主政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十三年,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史上,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绩与辉煌,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强了起来。
    延安,作为一代共产党人的形象,弘扬出我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闪烁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活的灵魂,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迸发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张思德、白求恩典范出一代共产党人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品质和执着追求。
    中华儿女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延安是魂牵梦绕、薪火承接,有着割不断、诉不完、理不乱的历史情结与历史感召。

                                            (三)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具有中国传统、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儿女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人无信则不立”的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直气节。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延安时期,党在这片黄土高原上聚集了来自中央苏区楚文化、来自国民党统治白区吴文化、来自陕甘宁革命老区秦文化熏陶的优秀中华儿女,中外哲学、文化思想在这里相互交融,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在这里相互激荡,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后期的沉思中,在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中,在解放战争帷幕的展现中,面对抗日救国的民族责任,面对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在粉碎日军长时间大规模对抗日根据地的残酷扫荡中,在打退国民党妄图消灭共产党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在生态状况极度恶劣、生活条件极端贫穷、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学习、工作、战斗环境中,延安军民迸发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高歌黄河大合唱,战日寇、反内战,以农村包围城市,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延安军民发扬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在陕甘宁边区从事了卓有成效的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生产自救、民主政权建设、对外交往、整风运动、文艺革命,锻造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革命法宝,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培育出了一大批党、政、军的优秀革命干部;延安军民继承了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建党初期处于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建党初期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中醒悟过来,通过整风运动,通过七大召开,统一了全党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策略,制定了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和大政方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出现了全党的高度团结和高度统一;延安军民弘扬了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的精神,确立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率领中国人民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延安时期血与火的洗礼中所培育出的延安精神,既渊源于中华民族精神,又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再现与升华。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延安精神是理想的旗、人生的根、引路的灯。
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着理论的指导性与实践的广泛性。
    1、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方向是革命的指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包含了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1)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
    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在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爱国主义激励着亿万群众和无数英雄豪杰为祖国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延安时期,爱国主义就是以民族存亡、国家前途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相结合,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的存亡而战斗,在解放战争中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善于总结和学习经验,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长期的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党内一度盛行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和别国经验的错误倾向,经过艰苦的探索,形成了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自力更生的革命道路,确立了正确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路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发展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伟大的精神,包含着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纵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三年的历史,共产党人所创造出的伟大业绩的源动力,来自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都是为逐步实现共产主义而展开的。
延安时期,党坚持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结合。延安时期,为着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依靠亿万军民,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粉碎了国民党发起的内战,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由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向领导人民为掌握政权而努力的历史性跨越。
    今天中国的政治,就是谋求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全党上下、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掌好舵把子;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握好枪杆子;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好笔杆子;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社会、创建人居平安环境,把好刀把子;选好干部、加强党建、尊重人才,使好印把子;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强国富民,管好钱袋子。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一文,原来所指的是一种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了“实事求是”崭新的科学涵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式表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石,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言行的规范。
    延安时期之所以提出解放思想的问题,是因为中国革命实践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中解放出来。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教条主义的领导,但是,它只能解决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还来不及解决政治路线问题,也来不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进行了整风运动,才完成了从教条主义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任务。
    在延安时期,中央倡导全党同志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要对中国的实际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强调有了这两方面还不够,还必须使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内部联系,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党的历史征程中,毛泽东同志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实事求是”基调,邓小平同志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解放思想”灵魂,江泽民同志为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与时俱进”内涵,胡锦涛同志为党的思想路线丰富了“求真务实”特征。历经八十余年,中国共产党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与实践中,最终形成了当代最为科学、最为完整的党的思想路线,成为党的生存线与生命线。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践都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已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在党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已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延安精神的本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党在延安时期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
延安时期共产党人与广大军民战日寇,反内战,以农村包围城市,以革命的武装夺取政权,正是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崇高实践。
    为人民服务,这一时代强音,超越了时空,在华厦大地上永强长存;为人民服务,这一时代主题,跨越了历史,在各族人民中世代相承;为人民服务,这一时代呼唤,飞越了边际,在共产党人中激发生机。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我国十几亿人口,着眼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着眼于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途中,共产党人必须具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的气魄,必须具有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气质,无私奉献、甘为孺子牛;共产党人必须团结、动员、带领、组织人民群众为着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发展中求富裕,在发展中谋进步,在发展中建文明,在发展中构和谐。党如离开人民群众,党如侵犯人民利益,党如违背人民意愿,必将走向反面,将一事无成。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已为国际共产主义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与反思。现实生活中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与教训,将警钟长鸣、鼓声雷鸣,激励共产党人要象延安时期那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在国际风云变幻之中,在社会改革激励和动荡之中,党才能扎根于人民沃土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民富国强。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标志和主要特征。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在延安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支柱。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生态恶劣,自然灾害连绵不断,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在延安时期日寇不断进攻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反复对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之自然灾害,根据地军民生活一度陷于极端贫困。为克服困难,党中央和毛泽东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展现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党的今天的局面。”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正是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和大炮,赢得了胜利与辉煌。
    自力更生并不是自我封闭,自力更生并不是不要外援。在延安时期,党也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外交工作,吸引了一批国际友人到抗日根据地考察与工作。
    从工作角度讲,艰苦奋斗是一种不畏艰苦、脚踏实地、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这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思想角度讲,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是一种反对奢华浪费,追求顺应自然、崇尚俭朴、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从哲学角度讲,艰苦奋斗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它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对立的。
延安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处于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延安精神是党之魂、国之魂、民之魂。
    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到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南昌;从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到中国第一个革命性政权诞生地瑞金;从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历史性转折地遵义,到毛泽东思想生聚的延安;从共和国的摇篮西柏坡,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北京,党曾培育出并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求真务实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都是我们党具有独特风格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要和生动的历史体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升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们是党、国家和民族十分宝贵的思想政治财富和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法宝。延安时期广大共产党员和全体军民所表现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讲政治、讲革命、讲民主、讲团结、讲学习、讲奋斗,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振奋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延安精神在近代与现代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处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自建国以来,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作过精辟的概括,对延安精神的历史渊源作过严谨的论述,对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作过科学的评价,对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作过充分的肯定,并号召全党和全社会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保持“两个务必”,发挥出党的政治优势,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成为执政为民、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武器。在党中央“进京赶考”、牢记“两个务必”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10月26日指出:“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同志对延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对延安时期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传统与作风有着深深的体会与感受,他生前几十次向全党提及“延安时期”、“延安时代”、“延安整风”、“延安传统”、“延安精神”,认为延安时期是党最成熟和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认为延安时期党在建党、执政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权建设和外交工作、统战工作、军事工作诸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艰辛开拓。在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中,邓小平同志大声疾呼地和以身作则地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此增强全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动力。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地总结:“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一个好的党,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大声疾呼:“要提高全党同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通过各个岗位的党员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吸引群众,振奋精神,团结一致,专心致志,稳步前进,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首先要自己坚定信心,然后才能教育和团结群众提高信心。”1981年9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日本客人论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时,深情地回忆:“其实,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的精神面貌、道德风尚是很好的,人民有理想、有奔头,着眼于更远的目标,照顾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照顾左邻右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文明,我们在延安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家过得非常愉快,什么困难也压不倒我们,我们把它叫做‘延安精神’”。1981年11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高度地赞扬:“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时代,从哲学到政治、经济以及党的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有很大的创造。”1981年11月17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客人论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时,感慨地抒怀:“那时,我们是延安传统、延安精神,我们在延安时,什么都困难,什么东西都没有,没有棉花,穿衣服都发生困难,连盐、火柴都没有。就是按照毛主席提出的‘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自已拿锄头开荒,种粮食,结果所有的困难都克服了,过得很好。那种精神现在中国仍然需要。”1981年12月31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全军政治工作汇报时指出:“我和外宾谈话时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理想,讲道德,遵守纪律,还要有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看来主要的是这一些。”1982年8月10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时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是正确的,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世界上腐朽的东西、中国老的东西重新出现,而且已经出现。没有理想、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行,精神面貌可以直接影响物质。延安时候我们有什么?物质条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靠有理想,靠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有决定意义。”2002年4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西安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时,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价值作了全面而系统、严谨而准确的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充满新的希望、也充满新的挑战的征途上,我们始终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我们党历来十分珍视在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要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反复强调,一定要继承、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高度,2004年4月9-13日,胡锦涛同志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对全党弘扬延安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时代要求:“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很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据群众利益和群众愿望想问题、做事情,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作决策、干工作,事事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为帮助群众克服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精神指引着前进的航道,品格支撑着旗帜的高举,奋斗振兴着民族的伟业。半个多世纪以来,延安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界限,成为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和宝贵精神财富。改革开放需要延安精神,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延安精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需要延安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需要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凝聚人心、聚集力量、激发斗志、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柱。

                                             (四)
    城市精神应能包容住一个城市渊源流长的、具有影响力与辐射力的、具有积重性与传承性的丰厚而雄浑的历史和人文底蕰,应能体现出一个城市历史辉煌和历史贡献的本质与精华,应能凝聚了一个城市全体市民历史情结和历史脉络,应能激励出一个城市全体市民昂扬向上和奋发有为。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城市追求进步和文明的动力,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和内外交融的平台,是一个城市继往开来和与时俱进的传承,是一个城市凝聚人心和和谐相处的依托。“昆明精神”具有“开放、创先、忧国、富民”特征。昆明从历史到现在都是开放的。昆明虽然地处边疆,但从不封闭、从不保守,海纳百川,东西合壁,内外交融。在“西风东渐”的清末民初,建铁路、办学堂、盖教堂、兴军校、开钱庄、发股票、搞电站,都是面向海外、面向沿海开放的。在此之前,佛教入滇而从未遭受灭顶之灾,在盘龙寺道教佛教合一,在筇竹寺塑造出具有东方艺术殿堂的五百罗汉塑像,世界各大教派与中国各大教派能长期相融于一个城市内,昆明成了东西文化与汉文化、滇文化的集纳地与交汇处。自庄硚入滇以来,汉族与世居少数民族在一个城市和睦相处,博采众长,培育出了灿烂的滇文化。抗战期间,西南联大云集中华精英,舵峰航线、滇缅公路开辟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军工企业内迁,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入滇,使昆明成了抗战的大前线与大后方。建国之后,省会昆明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曾载入中国外交史册。许多内地人才多批支边到昆明,作出过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相继举办艺术节、昆交会、世博会,建设国际大通道,进行西部大开发,融入泛珠江三角州,更是开放的……。昆明在历史上有着许多敢为人先的创举与伟业,外吸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内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精神,从青铜文化到都市文化,从护国首义到抗日救亡,从40万将士奔赴华北抗日战场到反内战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从开办银行到民营企业,从发行滇币到创办股份企业,有着许许多多的中国第一,第一条国际米轨铁路,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第一批组建飞机,第一批组装汽车,第一台发动机,第一根电缆,第一个航校,第一条国际航线,护国广场就是其中的一个明证,西南联大就是其中的一个标志……。昆明从古至今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而爱国、忧国而救国、忧国而兴国,在国家救亡、民族复兴的伟业中,造就和培育了一代代民族英雄,如郑和七下西洋、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闻一多、李公朴和朱自清拍案而起……。昆明世代都是爱民而富民的,从古滇王国到现代都市,从永昌水利建设到滇池污染冶理,从近代工业建设到现代新昆明建设,从城市改造到区划调整,从都市环境建设到都市交通网络构建……。
    昆明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显著贡献和历史业绩。在滇池湖畔,有被毛泽东点评“一百八十字”、“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气势磅礴,文情并茂,对仗工整,韵味极浓,很值得一读,可以开阔胸襟,扩大视野”的孙髯翁抒景纵史的大观楼长联;在滇池湖畔,有晋宁郑和故居,梁启超赞赏“前有司马迁,后有郑和,皆国史之光也!”孙中山评价“郑和竞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邓小平肯定“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江泽民指出“就古代而言,中国对外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丝绸之路’和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在翠湖湖畔,毛泽东在论述中国军队的近代化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时,曾介绍:“有云南讲武堂的,我们的朱德副主席就是云南讲武堂的”,并赞誉“这个新军和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党,在人民拥护基础上,完成了推翻清朝的任务”。昆明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精神,昆明精神又溶入到中华民族精神。
    在民族存亡、内忧外患的抗日战争时间,孕育了延安精神,培育了昆明精神。北有抗大、西有联大,朝向辉映,同璧生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成立于1936年6月,结束于1945年11月。抗大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办校宗旨、教育方针和校风,在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学习环境中,为党和国家、军队培养出10多万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革命干部,将成千上万的知识份子培育成新中国的栋梁,成为新中国革命者和建设者的摇篮。抗大校训、抗大校风至今仍是我们干部教育与国民教育的楷模。由中国最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于1938年5月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于1946年5月。联大以“中兴业,须人杰”为宗旨,恪守“刚毅坚卓”的校训,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在茅屋草舍里有8000余名学生入学,培养毕业学生2522名,从军学生超过800余名,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有173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大成为了当代中国著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的摇篮。联大以“内树学术自由”之校风、“外来民主堡垒”之称誉,至今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典范。为什么在环境如此艰难、恶劣的条件下,中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能够创办出至今令世人仰慕的“抗大”与“联大”,其根由在于自强不息和爱国至上的民族精神。在昆明1945年“一二·一”学生运动中壮烈牺牲的南菁中学教师于冉,1938年毕业于抗大,是党派往联大开展学运工作的一名共产党员,由此可见,抗大精神与联大精神,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在我们大书“抗大”精神的同时,同样要大书同时代的“联大”精神,在抗衡外来侵略的战场上革命战士可以救国,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爱国志士同样可以兴国。“抗大”精神、“联大”精神至今仍是振兴我们党的教育工作和国民教育事业的动力。
在1946年的中国大地上,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人民渴望自由、民主、和平,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发出了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民主建国的呼吁和主张,赢得了全国知识份子和大众百姓的赞誉与支持。北有主张、南有呼应。西南联大李公朴、闻一多教授于6月底,在昆明连续举办三次招待会,向社会各界发出了“和平建国、民主团结”的万人签名倡议,而于7月11日、7月15日相继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李、闻”惨案震惊了全国、震惊了世界。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在他牺牲前为悼念李公朴先生所作的《最后一次演讲》,使全国民众更加看清了国民党和蒋介石反历史、反人民的专制本质,更加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1946年7月13日、17日《给李公朴、闻一多家属的唁电》中赞誉李公朴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能淫”;赞誉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7月25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上,又书写挽联:“继两公精神,再接再厉争民主;亿万众悲愤,一心一意反独裁。”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预见到了要在帝国主义威胁与封锁条件下搞建设,在1949年8月18日所写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李公朴、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为昆明精神注入了生机、增添了华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宏伟征途中,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我们仍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大力弘扬昆明精神。

                                             (五)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0月4日就提出过:“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又怎样才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个问题,考察一下我们党的历史,就会懂得”。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同志1990年4月7日也曾提出了:“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1999年6月30日告诫全党:“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是我们从事历史研究和其他研究工作的同志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胡锦涛同志2003年11月23日指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浩瀚的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成果,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我们党在80余年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重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重视把继承老一辈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同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继承老一辈崇高理想、高尚情操、求真务实同民族复兴、强国立业、祖国统一大业结合起来。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世纪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党的历史与党的传统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以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自觉运用这三个规律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号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党中央所发出的这一伟大号召,对旨在宣传延安精神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旨在倡导在当代仍须继承、恢复和弘扬延安精神,旨在研究在当代如何继承、恢复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各级党委、各级政府、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了指导方针,规定了总体目标,明确了教育主体,指明了实践途径。2003年12月初,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深入持久地宣传和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所作出的这一重要指示,为各级宣传思想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部门赋予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庄严使命,寄予了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重托。党和政府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应当成为当代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的宣传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抓好了,是尽职;抓不好,是失职。
    我们要结合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赋予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成为全市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新昆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今天讲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广纳群贤的人才观,不断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着力解决改革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
    1、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个政党,有着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精神风范,关系到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建什么样的党。我们要十分重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优秀作风,十分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十分关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在全市党政干部和全体党员中采取轮训、讲座、座谈、表彰、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教育和宗旨教育、开展党史教育和传统教育、开展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他们能把党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能把党的优秀作风发扬光大,把握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住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弘扬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发挥出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保持住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保持住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地“赶考”、不断地“长征”,牢记“两个务必”,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已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长期奋斗中,我们必须把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作为全市各族人民所认同、所接受、所继承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作为全市各族人民理想信念的升华与体现,作为各族人民奋斗创业的纽带与血脉,强化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的宣传教育,拓展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的社会实践,让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要将弘扬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的教育纳入到课堂之中、课外活动之中、家庭教育之中、社会实践之中,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与教学相结合、与德育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法制宣传相结合、与学校勤工俭学相结合;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学习段,实施分类施教;针对学生逐年流转的特点,营造学校弘扬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的舆论环境、宣传氛围和制度保障;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喜闻乐见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的震撼力、感召力、凝聚力,以抗大的办学宗旨与办学方针,以联大的办学理念与办学途径,培育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免疫能力和拒蚀能力,引导学生和未成年人学会怎么求知、学会怎么做事、学会怎么共处、学会怎么做人,提高学生和未成年人的思想素质与道德情操。要将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成为建设文明机关、文明企业、文明社区、文明乡镇、文明村社、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和文明生产户、文明专业户、文明经营户、文明服务户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保证,在群众性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中,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共产党人优良作风,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气质,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以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的品质,引导全市各族人民投身于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之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坚决守卫文化阵地,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坚持改革开放中,粉碎国际上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分化”图谋,在全民中构筑起精神防线,建立起精神支柱,迸发出精神动力。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民族没有高尚的品格作支撑,就会陷入颓废;一个民族如果失去振奋的精神作动力,就会丧失斗志;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奋斗的目标作引导,就会发生停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确立的21世纪初叶奋斗目标,由小康水平向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省委、市委作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部署,以促进昆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昆明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现代化区域性国际大城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现代新昆明的重大决策,为昆明的发展规划出一个新的蓝图,提供了一个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新昆明建设不仅涉及城市发展规划调整,而且涉及城市产业结构布局;不仅涉及大力推行结构调整,而且涉及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仅涉及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提高,而且涉及构建城市和谐社会;不仅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而且涉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仅涉及“平安昆明”建设,而且涉及城市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不仅涉及主城区,而且涉及郊县(市)区。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昆明精神,激发起全市干部群众在建设现代新昆明中的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克服怕犯错误、怕出乱子、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的习俗,勇于创新、大力探索,突破阻碍发展的旧体制和传统运行机制的束缚,大胆吸纳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经验与作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勤政为民,致力强市,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不动摇,着力解决改革开放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全市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不断实现全市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全面需求和全面保障,使昆明快速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尽快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不均衡、不协调因素,尽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体制性、观念上、工作中障碍,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二次创业,再创昆明辉煌,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建功立业。